由于長時間的生產和特殊的生產環境影響,再好的機械也會發生故障或腐蝕老化,其實鋼鐵也會疲憊,如同人一樣,年紀大了就會生病。所以,機修廠是鋼鐵企業必不可少的輔助單位,在我們公司,就有一家這樣的“設備修復中心”——裕華機修廠。
傳統的中醫診病有四法,即:望、聞、問、切;而機修廠的檢修四法為:查、拆、修、裝。這些鋼鐵“患者”又可以分成輕、重、緩、急四種情況。輕,即是小的故障;重,是不好處理的“疑難雜癥”;緩,是車間忙于生產,已經更換新的設備,而有故障的設備先在機修廠“住院”,等待修好后作為備件再次利用;急,就是需要盡快修好的設備,為的是不影響車間的正常生產節奏,還有公司一些重要的工程和設備安裝,這些都是“急活”。
機修廠急生產之所急、想公司之所想,本著“能修好的就絕不廢棄”的原則,積極響應公司降本增效的的號召,圓滿完成了各分廠的設備檢修、備件加工、技改工程等任務。至今年12月底,機修廠完成產值5627.24萬元,上繳純利潤3109萬元,為公司節省一大筆維修制作費用。
今年四月份,電廠TRT插板閥機械夾緊部位松動,閥體腐蝕嚴重,造成密封不嚴,有4個直徑為2.4m、1.8m、1.6m、1.4m的閥門需要維修和更換。機修廠廠長孫曉磊親自到電廠現場查看情況,認為直接廢棄有些可惜,經過維修還有再利用的價值。于是將4個大閥門運回機修廠,經過拆卸、除銹、焊接與車床加工,最后再噴漆,4個閥門煥然一新,作為備件再次利用,為公司節省了一筆可觀的費用。
在今年國慶節期間,公司組織各分廠開展設備大檢修活動,其中,煉鋼廠有15條天車大梁需要更換,最大的天車大梁重45噸,平均每條大梁重11噸。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,公司原計劃在15天之內完成全部拆卸和安裝任務。在外施工隊認為時間緊、任務重,難度大干不了的情況下,機修廠迎難而上,組織人員加班加點搶時間,克服了高空作業、有限空間作業等種種困難,僅用7天時間就出色完成任務,比原計劃提前了8天。為煉鋼廠的正常生產提供了保障,以實際行動驗證了時間就是效益,得到了公司領導和煉鋼廠的一致好評。
今年10月底,公司利用工業余熱向武安城區供暖工程啟動,董事長連續兩天召開工程調度會議,強調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,是公司當前的首要任務,一定要抓緊、干好、保質量、重安全,按期完成。此工程跨度之大、工期要求之緊迫為公司近年來所少有。面對這項光榮而艱巨的施工任務,機修廠全體干部員工發揚亮劍精神,不分晝夜奮戰在施工一線。在公司能源部的牽頭下,與工程部、設備部等部門密切合作,僅用4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換熱總站、中繼泵站、配電站的廠房建造和設備安裝,以及廠區內段供暖管道的制作與安裝,并全力輔助外協成功調試運行。
此外,公司今年環保任務很多,大的項目是新建4個環保物料大棚,包括所有的鋼結構焊接以及洗車機的制作與安裝;小的項目包括煤氣管道回收技改、除塵煙筒升級加高、主管網補焊加固以及制作環保景觀“天壺”等等。機修廠本著“大活”做好,“小活”做精的原則,修舊利廢搞創新,真抓實干比奉獻,以“保安全、保質量、保工期”為工作目標,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,為公司的正常生產運行爭取了寶貴時間,得到了各分廠和公司領導的高度評價。因此,機修廠也多次被公司評為“先進集體”等榮譽稱號。
“雖然,我們廠小人少,不能像其他兄弟生產單位那樣,直接用產量創造效益,但是作為公司的輔助部門,我們在設備檢維修方面為生產保駕護航,在時間上為生產提供保障。少一個小時的停機,提前一個小時完成安裝都是間接的創造效益”,孫曉磊廠長接著說道:“未來,我們會加強精細化管理和學習培訓,不斷提高各項技能,打造一流團隊,爭創一流業績,以更快的時間、更好的質量、更高的效率,做好各生產單位的幫手,充分發揮輔助職能作用,為公司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”。